-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05 点击次数:102
俄国有个著名的军评家,几年开始对台海那些事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这话说起来有点刺耳,但也不能说没道理,毕竟俄乌打仗的教训就在那儿呢。
先来聊聊这位评论大咖的身份吧!
他可不是那种整天窝在办公室里瞎捣鼓的“键盘侠”,而是真正拿起工具上阵干过实事的!
1990年代车臣打仗的时候,他揭发了武器走私的秘密,把那些偷偷从俄罗斯武器库里溜出去的火器全都抖了出来。
这事儿让他直接拿了个俄罗斯的新闻奖,圈里人都明白他眼光毒辣,还狠得不行!
后来的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,那个家伙又发明了个“全民情报大募集”的花招,让普通百姓来收集情报,把那边的军事情况摸得透透的,就连西方的智库都把他的做法当成教材来琢磨。
这小子可真是专心致志地盯着台海的事儿,瞅着分析一番,真是他自己的一套门道!
他为啥说解放军光靠自己不行啊?
其实这和打仗的方式关系可大了!
俄乌打仗就像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实课。
俄罗斯那边有个T-14“阿玛塔”坦克,听说这玩意儿厉害得不行,装甲厚得像块大豆腐,打起仗来比炮仗还猛!
战场上到底咋个意思啊?
乌克兰串联无人机大部队,再加上美国的星链通讯,俄军简直是被折磨得晕头转向!
就算T-14再威风,也架不住那一窝子小无人机飞来乱炸,照样得吃亏!
乌克兰的小伙子们真是厉害,居然把人家土耳其的无人机外包给开源代码,自个儿动手改造,竟把战争从地面抬上了天,还带进了网络世界!
俄国军队有个叫伊戈尔·科罗琴科的顾问,曾经说过一句相当接地气的话:“打仗不光是靠工厂生产武器,敲键盘也能决定胜负!”
这意思太简单了,现代打仗不光靠武器,更得有技术、消息灵通和迅速反应的本事!
这位评论员把这个事情搬到中美之间,说如果中国和美军叫板,单靠200万现役士兵,那真是悬得离谱啊!
美军到底牛在哪儿啊?
美国有11艘核能航母,个个都是扛把子,可以载着一大堆战斗机,跑得那叫一个远,真是想去哪就去哪!
咱们国家就有三艘航母,跟美国的比起来,吨数和战斗力还差得远呢!
美军那可是把军事基地铺满了整个地球,从冲绳到关岛,再到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,简直是在给中国穿了个“大外套”!
2023年,美日两国在冲绳开始摆上“堤丰”导弹系统,瞧这玩意儿,能射个1800公里,装上战斧后,东海南海简直成了它的打靶场!
美太平洋舰队的头头帕帕罗直接就放话了,他们在冲绳布阵就是为了死死盯着台海,确保谁也别想轻举妄动!
要是把目光放远点,美国还搞了个“国宝五岛”计划呢!
从南部的迪戈加西亚岛一路到北边的阿留申群岛,中间还夹着关岛和冲绳,简直是在给中国围了个圈圈!
迪戈加西亚岛是英美两国的兵营,跑道长得像水泥自来熟,随便给B-52轰炸机玩飞。2021年,美军在那儿安上了“收割者”无人机,专门守着从马六甲海峡到波斯湾的航道。
北边的阿留申群岛离北极圈可近了,那里有个F-35战斗机小分队,2022年还和加拿大一起飞行巡逻,直冲北冰洋去!
这阵势简直就像是在给中国上紧箍咒,弄得喘都喘不上来了!
美军的实力可不是说说而已,他们在全球快速派兵和技术上真是牛得不行!
那中国这边不得整点事儿吗?
评论员说,光是解放军这两百万兵,那真是跟蜗牛比跑步似的!
解放军人不少,可是现代战争可不是靠大排长龙能打赢的!
美军手里有卫星查查、电子“打打”这种高科技,光靠人多可没用啊!
在俄乌这场撕逼大战里,俄军本想着兵力足,好快点把事情搞定,没想到却被乌克兰的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给拖成了持久战。
要是咱中国跟美军干仗,台海这小地方真是个火药桶,解放军得面对美军那嚣张的空中和海上力量,这压力可不是一般的沉重啊!
他说中国其实还有其他的法子,可以弥补这个不足。
这位大哥点了两样玩意儿:一个是七千多万的退伍老兵,另一个是全球超大的无人机制造业!
这就是他口中的“第二道防护墙”!
先聊聊那些曾经的“穿军装的老大哥们”吧!
中国有个法律叫《国防动员法》,这法律就说明了,一旦打仗,国家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拿来用。
2024年,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搞了个“国防动员云平台”,把1200万名预备役的资料都输入上去了,从名字到技能啥都有,真是一本正经的“人事档案库”!
那年华东某个地方搞了个大练兵,命令一发,7200小时内1200多号人从四面八方涌来,个个装备齐全,随时准备上场打拼!
这速度真让人害怕啊!
七千多万退役老兵,要是拉一小撮出来,那简直能组一打个响的队伍!
来看看,这帮“徐州舰”的老兄弟们在2015年也门救人时真是牛爆了,居然把925个中国人和200多个外国朋友顺利接回来了!
搞完活儿后,很多人就告别海洋了,改行去当海事局的官员或者跑远洋的船员。
有个舱里的海运小伙子,天天开船跑国际线,那技术简直是一级棒,稳得像老太太坐电梯一样!
还成了个导向员,跑到海事局去了,负责沿海转悠,业务水平杠杠的!
这些人在平常搞点儿家务活,一到打仗的时候,只要喊一声就能重新上岗,立马变成海上的帮手。
2023年南方海边进行了一场演习,退休老兵驾驶的船队和海军一起运送物资,配合得简直像搭档一样默契!
这群家伙人多得很,关键是动起来快,平时各忙各的,急了就能齐心协力!
再聊聊那飞天的小玩意儿吧!
中国这地方简直是世界的霸主!
珠海航展里曾经露脸的“翅膀龙-3”,最开始是中航工业成飞民机公司搞的民用飞机项目。2022年,工程师们接到了个新挑战,把农业无人机改装成了边境巡逻的武器,三个月就搞定了!
装了眼镜和侦察工具,直接飞到边界上监视,功能杠杠的!
深圳的大疆真是厉害,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上它几乎把剩下的都给揽了!
“御”系列平时就像个拍风景的玩具,随便动动手加个探测器,立马能跑去干活,连军队都觉得这玩意儿不错呢!
2021年大疆又推出了不少新玩意儿,出口到好几十个国家,把这技术的门槛给摔得不成样子!
除此之外,华为的5G技术也蹭了个热闹。
被美国打了个措手不及,咱们国内却还是玩得风生水起!
2023年,华为在内蒙古搞了个“智能矿山”系统,5G专网把矿里的大机器弄得紧密联系,调度效率高得让人瞠目结舌。
这机器平常是用来挖矿的,打仗的时候一转身就能指挥全国的重型工具!
这些老百姓用的技术凑一起,关键时刻全是顶呱呱的玩意儿!
中国的后勤支持可不是开玩笑的,真有两把刷子!
国家电网的那个±1100千伏吉泉直流项目,电线从吉林一路拉到泉州,总共走了3293公里,2019年开始忙活,2021年就开张了!
这根线路能把东北的电给送到东南沿海,功率达到1200万千瓦,高得让人瞪眼!
美国那条超级电缆两千多公里,电量还没吉泉的一半呢!真是个小菜一碟!
这套系统一上,能源调配就跟吃饭喝水一样方便,算了,多线作战需要不少电力,后院着火也不怕。
高铁线路就像给大地打了个密密麻麻的网,越织越紧!
青藏铁路2006年开通后,简直成了西部经济的“血管”,没它可不行啊!
后来那帮建筑的小伙子可没闲着,到了2020年左右,他们开始琢磨怎么把民用火车改造成打仗用的运输工具,简直像是要开个火车专供军队的“拼车”业务!
2023年中老铁路上搞了一次大演练,昆明发车,一列改装过的货运列车带着物资直冲老挝边界,飞得比风快,调度那是干脆利落,没一点儿磨蹭。
这套系统平时负责拉东西,突发情况还能迅速拉兵器和战士,切换得嘎嘎顺!
《独立军事评论》给这玩意起了个名,叫“第二道防线”,就是光靠打仗的兵不够,后头的粮草可得紧着点!
这位评论员的看法一传出,2025年开年就把国际闹得不可开交。
美国那些脑袋里装满水的智库们,开始琢磨中国的召集能力了。
三月份,他在圣彼得堡的一场论坛上侃大山,讲台上摆着一张台湾海峡的地图,底下挤满了各国的专家。
他撂下话:“打仗胜败,不光看兵多少,更得看看谁能把老百姓的劲儿拧成一股牛筋!”
他的文稿被翻译成好几种外语,放上网后可是热闹得像过年一样!
他写了一篇叫《从车臣到台海:打仗的那些事儿没啥变化》的文章。
这小子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打架跟台湾海峡的撕扯拿来比,非说打仗胜负全靠科技和全民上阵!
他的分析后来被当兵的朋友们频繁找来引用,尤其是“第二道防线”这个主意,在中国的军谈里留下了相当深的烙印。
如果中美真的对撕,就光靠解放军硬碰硬可不行,但中国有一堆退役老兵、无人机技术和后勤支持这些秘密武器,攒到一起还是能把局势扳回来。
美国军队技术牛、布阵广,但中国地形利好、底气足,人口多经济强,能打持久战!
俄乌打仗这事儿已经告诉咱们,现代的战争可不只是打架那么简单,后边还搭上了整个国家的那股劲儿。
唉呀,打仗这种事儿,谁心里都想摆脱它,真像过年不想遇到那个爱喊的亲戚!
要是中美真打到那种地步,结果谁赢谁输可就不好定了,但两边肯定都得狠狠掏钱包!
台海这地方特别火辣,不管哪一边都得淡定点,别让事情搞得一发不可收拾啊!
他的分析真是接地气,讲的道理够实在,值得细细捋一捋。
